科学与人文网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首 页 科研 学者 专题 奖励 政策文件 资料下载
智库发展
智库动态
领军人物
论坛
专访
智库发展
通知公告 更多>>
·关于开展2024年度中华优秀传..
·关于申报2024年山东省绿色低..
·关于申报2024年度山东省经济..
·转发《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创..
·关于开展2024年度学校德育科..
·转发《山东省未来科学研究院..
·转发《关于2024年度高等学校..
·转发《关于开展2024年度“双..
最新资讯
·围绕“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
·共商·共探:高校智库建设座..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
·李克强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首次..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
·繁荣中国学术 发展中国理论 ..
 
智库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发展
  发布人:admin 发布日期:8/23/2017 点击率:2031
奋进路上 智库力量正激荡


来源: 光明日报 | 作者: 王斯敏 张胜 曲一琳 | 时间: 2017-08-15 | 责编: 王晓博

犹如春风劲吹催发万紫千红,又似闸门洞开释放江河涌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一股强劲的“智库能量”正兴起于中华大地,助力中国发展。

重视智库、善用智库、发展智库,以顶层设计形式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作为治国理政重要抓手,力度空前的开创之举和切中肯綮的制度安排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期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清醒认识,是响应时代召唤、满足发展需求的宏伟擘画与战略布局。

唯有奋起而为,方能不负所托。隆然开启的智库春天激荡着中国知识分子内心深植的报国宏志。以前瞻务实的研究成果咨政建言,用增信释疑的权威观点引导舆论,立足学术前沿推动理论创新,破除瓶颈制约服务社会发展,站上国际舞台展示中国方案、传扬中国声音……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国有难题问智库”的良性生态正逐步形成,一幅智为国所用、策为民而谋的画卷在民族复兴的时空经纬里徐徐展开。

蓝图绘就征程启:

大变革的时代发出呼唤智库彰显能量的最强音

每项久久为功的宏伟工程,都有科学划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5年1月,中国智库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发展纲领——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各界热切关注。

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七大类智库协调发展;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清晰明确的制度设计,为智库建设提供了遵循与指引。

在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魏礼群看来,《意见》出台是中国智库建设最具标志性的里程碑,“体现了中央大力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决心和思路,明确了智库建设的方向、目标、具体路径,意义非同寻常”。

备受瞩目的,首先是界定智库的两个关键词:中国特色、新型。

特在哪里,新在何处?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的理解颇具代表性,在2014年12月25日为光明日报《智库》版创刊号所撰写的代发刊词中,他如是界定:中国特色,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运用中国视角、聚焦中国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新型智库,就应立足新定位、建立新机制、依靠新模式,高质量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

有因有革,守正开新。智库新政的出台,并非突然之举。

中国知识分子素有“智力报国”之情怀。然而,器不如人、技不如人、制不如人、思不如人……近代以降,民族复兴路上,多少怀珠抱玉之士孜孜寻求救国救民门径,却都抱憾而终。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整体氛围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一批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并彰显出资政属性。

改革深化,时序演进。党的十八大前后,智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信号开始强烈释放:从“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写入十八大报告,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直至《意见》出台,“智库”开始进入国家治理体系与决策咨询体系,获得了空前的可为空间。

中国特色“智库时代”,何以在此历史节点隆然开启?

在专家们看来,这既是时代所需、发展大势,也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科学民主决策意识与能力的大幅提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期,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以及决策正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指出,“大变革的时代发出呼唤智库的最强音。”

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教育长、科研部主任韩庆祥则将其置于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背景下考虑。“当今世界处在分化、组合、重构以及利益博弈的时代。变革的中国与世界中多种元素的交织、交流、交融、交锋,使得民族复兴成为极其重大的时代课题。仅靠决策层的智慧、经验已经远不够解决,迫切需要智库这一专业化公共政策研究机构进行深入、系统、精准的研究。”

党中央对此早有深切体认。在“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的内外局势下,如何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带领13亿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那种习惯于拍脑袋决策、靠行政命令或超越法律规则制定特殊政策的做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因此,必须更加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努力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战鼓声声稳推进:

使“高峰”巍然耸起,助“高原”整体抬升

稳扎稳打,而又紧锣密鼓。2015年12月1日,起步不久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又上一层楼——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经过层层遴选,25家智库成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向着“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目标探索前行。

首批试点单位涵盖四大门类、20多个重点研究领域,组成了一道斑斓辉灿的“智库光谱”。

为锻造好这支中国智库“国家队”,中央专门组建了高规格的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作为其议事机构和评估机构。在周密组织与有力推动下,中国智库“领头雁阵”振翅起飞。

一手抓高端、树标杆,使“高峰”巍然耸起;一手促成长、补“短板”,助“高原”整体抬升。5月4日,民政部、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分类登记,双重管理,综合监管,扶持和规范并重,坚决引导发挥正能量……一系列明晰具体的制度安排,引导并助力社会智库这一“总体上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的新型智库群体走向壮大。

在中央政策引领之下,以教育部出台《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为首,中央各部委纷纷出台智库建设意见、办法,全国各省市区的智库建设大潮也澎湃而起。

青岛市市北区,一座貌不惊人的大厦正悄然成为智慧汇聚、风雷磅礴之地。这座于6月27日正式揭牌的“新型智库集群大厦”,将以免除三至五年租金、提供最高3000万元启动经费、为顶尖人才提供高额资助等优惠政策,吸引国际国内优质智库入驻。而这一系列“组合拳”背后,是市北区设立1亿元年度专项资金用于智库建设的有力托举。

出台智库建设政策,培育本地重点智库,遴选智库领军人才,锻造智库合作联盟……在强智库、助发展的共识驱动之下,全国各省市区在支持智库建设方面持续发力,积极而为,一个潮平岸阔、千帆竞发的智库建设良好生态正稳步形成。

蹄疾步稳创佳绩:

不负“黄金时代”,全面释放热能,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以务实管用的咨政建言辅助科学决策,是智库肩头的首要职责,也是智库静水深流、用力最勤之处。

6月16—18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二届理事会年会在韩国济州岛举行。3个新意向成员被批准加入,亚投行成员总数增至80个。不断扩大的“朋友圈”、有目共睹的成绩单、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印证了4年前中国开启的这一战略的正确性与前瞻性。而这一政策的提出与实施,凝结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智库的远见卓识。

与亚投行紧密联系,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四年来,智库贡献不胜枚举。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主旨演讲中,对数百家中国智库为“一带一路”全方位研究作出的智力贡献给予肯定,提出期待。而在各界看来,在如此重大的高级别会议中设立智库专场,本身已是对中国智库政策贡献的无声嘉许。

几乎每项重大政策推进背后,都有智库的自觉行动和鼎力支撑。

“十三五”规划制定全过程,本身就是一幅智库齐聚、智慧涌流的生动图景:

55位专家组成的“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中,大量为智库学者;

中央委托42家单位完成31项“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形成117份专题研究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各类智库成为骨干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召开四次专家座谈会讨论“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应邀参加的31位专家大部分来自智库机构;

各类智库纷纷开展自主研究,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十三五”建言研究成果汇总》中,重要成果便达30多项……

汇众智、聚众力。五年间,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到全方位建言“十三五”规划;从发挥专长,当好“一带一路”建设“先遣队”“探路者”,到对全球发展大势“巡诊把脉”“开方抓药”……中国智库聚焦发展、孜孜精研,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光彩的答卷。

对内辅助决策、助力改革发展,对外多维沟通,传扬“中国方案”。五年来,“智库外交”已成中国国际交流中的一抹悦目亮色,为我国稳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贡献了无形而巨大的“智库力量”。

中美经济对话、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民间对话……智库声音响起在一条条国与国间坦诚沟通的“第二轨道”上;“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G20)、上海合作组织……智库身影活跃在每一个与中国相关的国际组织及多边机制中。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看来,智库国际发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智库建设取得成绩的显著标志。“中国智库主动走出去,以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分享中国方案,以西方为中心的话语方式逐渐被打破,以智库为重要内容的文化软实力与我国经济力量更加匹配。”

国际形势总有云谲波诡之时。当国家利益受到侵害,当来自国外的误解与发自国内的困惑阻滞前进脚步,智库又当如何表现?答案早已用行动写下:主动发声,坚决回击。

“2016年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检验了中国智库在挑战面前去伪存真、激浊扬清的战斗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常务副理事长王灵桂感慨万端。在这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面前,中国智库仗剑出海,把智库对话会、法律研讨会开到了华盛顿、海牙、新加坡,用旗帜鲜明的观点还原真相、驳斥谎言,响亮宣告了中国主权与国际法尊严的不可践踏、不容侵犯。

驳斥“中国债务危机论”“中国崩溃论”等消极论调,深入阐释党和国家前瞻宏阔的发展战略,引导民众增强信心、凝聚力量、共筑梦想……面向国内社会,智库正因其专业素养、现实观照成为民心“黏合剂”、社会“稳定阀”。

咨政建言、理论创新、公共外交、引导舆论、服务社会……指引中国智库前行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国家赋予的重托与瞩望——“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

胸怀未来逐梦行:

使当代中国研究更加深广,使“中国学派”英才辈出,使“中国风格”蔚为大观

奋发有为,方能壮大自身。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智库地图中的重要板块。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智库数量为435家,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2016年12月,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联合推出“中国智库索引”,层层遴选后公布了首批489家来源智库名录。持续一年多的动员与梳理过程中,大量符合标准、富有潜力的智库机构浮出水面。

大幅提升的不只是智库数量。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李刚不久前刚组织智库人才在美国智库研修一周,切身感受令他振奋:“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智库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虽然总体水准距国际顶尖智库差距还很大,但也具有一些西方不具备的优势。”

智库联盟化、体系化、协作化,这一中国智库近年来凸显的特色做法,便颇为国际智库界首肯。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牵头组建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发起的“丝路国际智库网络”分别凝聚了众多国内外智库,两大联盟相互衔接,“一带一路”的“智库朋友圈”日益扩大,合作研究更见深化;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倡议组建的“上海合作组织经济智库联盟”正在加紧筹备,计划于2018年正式成立;而在国内,各类全国性、地域性、主题类智库联盟亦次第涌现,智库从“单兵作战”日渐走向“抱团出海”,发展步伐更加坚定,整体规模蔚为大观。

“联盟”若为肌体,离不开每个智库“细胞”的健康活力。五年来,中国智库一手“抓研究、出成果”,一手“抓运行、出机制”,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勉力创新。内部治理机制、科研运行模式、资金筹措与使用、人才培养与引进、成果评价与激励……一批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一些关键桎梏开始破冰,为智库进一步释放活力创造了必要条件。

起步良好、成效显著。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指出的那样——智库研究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流于搭台子、请名人、办论坛等问题依然存在。

如何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让中国智库真正“以质取胜、以智强库”?

“要在智库产品的供给侧、需求侧同步发力。不仅要对智库本身提出要求,也应该对需求方进行改革。”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期待更加完善的决策咨询制度早日确立,使“智库资政”进一步制度化、法治化。

处理好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的关系,这是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陈广汉的关切所在。“内涵建设关键是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外延发展要做到小机构大网络、专职兼职相结合、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内’‘外’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按照规划,“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将于2020年建成。在多位专家看来,该体系的内在均衡与否是衡量智库水准的重要因素。“除了地域,还要看领域。在今天的战略对策研究中,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智库作用突出,思想文化类智库则相对较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为改变思想文化领域“西强我弱”格局,提升思想文化类智库质量势在必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党委书记穆荣平则为科技类智库的发展积极呼吁:“与全球性大国的宏观决策要求相比,我国科技智库建设正处于研究咨询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不足并存的转型阶段,亟须强化科技智库能力建设。”

不为稻粱谋取,而为家国运筹。科学设计与专业素养之外,支撑智库的更大动力,是“知识报国”的价值追求。

“今天的学者是幸运的,我们正站在最接近民族复兴的前沿。希望我们的智库能够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尽一己之力。”经济学家林毅夫话语殷切,而他在23年前牵头创立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今天已经傲然挺立在中国智库之林。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已在国情研究领域奋斗了30年。在他看来,智库的一切当须臾不离“国家”二字。“将学术种子播撒中国大地,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进而茂密成林,使当代中国研究更加深广,使‘中国学派’英才辈出,使‘中国风格’蔚为大观。这是智库学者的使命所在、价值所在。”

“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自觉把个人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立言、立德、立功,以求真务实精神贡献伟大时代需要的知识和智慧。”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表示。

在习近平总书记运用思想力量治国理政的召唤与部署下,中国智库最强音正在奏响。因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强大的中国,必然依靠自己的智慧,走好自己的道路。用理念引领中国发展,用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用智慧谋划中国经略,用良策解决中国问题。在强国路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负重托,奋力前行。

(光明日报记者 王斯敏 张胜 曲一琳)




上一条:“一带一路”吸引世界目光
下一条:智库报告:中国新增海归人数已超高校毕业生预计增量
联系我们:
电话:010-6444 1691
邮箱:gov_gov@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方东路19号DRC外交办公大楼D1座
网络声明:
本网站内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政府网站以及相关单位提供。 任何媒体、互联网站和商业机构不得利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进行商 业性的原版原式地转载,也不得歪曲和篡改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
版权所有 © 世界智库(北京)自然科学研究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13379号

>京ICP备17013379号 技术支持:易惠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