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根本标志。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在这一目的支配下,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但同时导致了阶级对立、经济危机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等深刻弊端。而在社会主义社会,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和阶级对立的消失,生产的目的不再是少数人的财富积累,而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成员共同富裕。这样,财富的生产和占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实现了有机统一。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不仅可以使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持续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为生产力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马克思的设想中,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通过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和消费来实现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但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接受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竞争的结果必然趋向两极分化,这就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产生了矛盾。也许是因为看到了这个矛盾,近些年来,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逐渐淡出了经济学研究视野。
其实,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而是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更加合理有效的途径。这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一方面,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信息灵敏、效率较高、激励有效、调节灵活等优点,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在宏观调控和社会发展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发挥党的领导、国家调控、统筹兼顾、共同富裕、独立自主、团结互助等制度优势,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服从服务于人民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和部门过分看重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忽视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在收入总量大幅增加的同时,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差距趋于扩大;一些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破坏资源环境;在股市交易、房地产开发、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非法或违规行为导致的“暴利”问题突出;极少数领导干部搞权钱交易,严重损害人民利益;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背离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因此,当前重提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我国改革发展新的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新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新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我们应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其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27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