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在京召开
郑芳芳2020年07月21日12:36来源:光明网
原标题:第六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在京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郑芳芳)2020年7月19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化”,与会者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以及社会救助、医疗保障、养老金、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展开了深入讨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主持会议开幕式,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王杰秀、何文炯和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先后主持了学术大会报告会。
学术大会现场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名誉会长华建敏,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顾问张梅颖到会并讲话。国务院研究室原党组书记、主任魏礼群,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王尔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宫蒲光,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王东进,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胡晓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宋晓梧出席会议。
华建敏指出,未来社会保障及相关民生领域有五个重大理论命题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探究:一是现代化与社会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保障的定位与功能问题。三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体系中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定位问题。五是应急管理中社会保障的定位与功能,以及社会保障体系自身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问题。华建敏进一步强调,回答以上五个问题,要搞清楚一个根本性问题,那就是“社会保障保什么”。他认为,社会保障一要保民生,二要保社会公正。只有保障了民生、保证了社会公正,尤其是实现了社会公正,才能实现社会安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
张梅颖指出,经过近40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整体上实现了转型,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方向越来越明确,思路越来越清晰,举措越来越具体,并逐渐接地气,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此次疫情也暴露出社保制度的短板,现行制度安排还未真正成熟、定型,各项制度在实践中依靠临时打“补丁”的方式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她强调,现代化绝不仅仅经济发达,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以及现代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政策要从我国尚有6亿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国情出发。首先要树立更加公平的价值观,创新机制体制,让社会保障真正惠及最需要保障的普通群众特别是月收入仅千元左右的6亿低收入群体。其次要坚持保基本、可持续的普惠性原则,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家庭及个人的责任边界。第三要坚持对低收入群体的政策兜底原则,明确政府应救尽救的责任。第四要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解决农民工参保问题。第五要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提高社会保障管理能力和运行效率,以适应各种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和人口高流动性的社会现实,促使社会保障稳步走向现代化,并为国家现代化提供重要的制度支撑。她希望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再接再厉,在繁荣社会保障理论、推动社会保障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助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等方面,继续增强责任担当,发挥人才优势,为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唐承沛指出,目前及未来几年,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政治责任更加重大、兜底任务更为繁重、体系建设更显迫切。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民政部还将在完善救助制度、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救助方式、提升经办服务能力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团结全国社会保障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围绕全面深化社会保障改革中的重大理论、政策问题和重大立法项目开展深入研究,为我国社会保障立法与改革提供了智力支撑,也为全国性学术团体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充分彰显了学术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及相关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形成了一批重大成果,为及时调整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希望学会继续发挥社会保障领域国家级智库作用,紧盯时代之问、实践所需,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论述领悟好、研究好,把关系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及慈善事业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从理论上阐释好、回答好,形成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化,加快民政事业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尔乘系统介绍了全国社保基金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他指出,20年来社保基金在如何确保基金安全、防控投资风险、提高基金收益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当前基金管理运营也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例如,全国社保基金如何更好地发挥战略储备作用以为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提供补充和调剂?如何适时适度地调整全国社保基金的监管模式与投资政策?如何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委托投资,进一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如何进一步深化社保基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流的社会保障资产的管理机构?他强调,做大做强社会保障战略储备责任重大,今后将和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一起为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宫蒲光在以“高度重视社会救助,着力完善制度设计”为题的演讲中强调,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分重要的社会政策取向,加快社会救助立法是优化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设计的当务之急。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使命对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社会救助立法进一步优化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促进各项救助制度更加科学完备、成熟定型,真正实现社会救助法治化、规范化、长效化。他指出,社会救助立法还应当直面后扶贫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落实“量力而行、适度救助”原则、优化低保制度设计、精准施保的制度设计、加强保障能力建设等现实问题,着力完善制度设计。
陈金甫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社会保障制度正在从改革探索,健全巩固进入到一具完善制度、提升治理的新时代。从医疗保障角度来看,现代化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补齐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的发展短板,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医保治理水平。他在报告中阐述了如下观点:一是满足人民群众群众新期盼,构建现代化医疗保障体系。包括稳定巩固基本保障、夯实增强托底保障、大力发展商业保险、鼓励整合慈善互助。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解决改革体制性障碍。三是适应创新发展进程,推进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包括更加重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扎实做好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保缴费,大力推进医保公共管理服务创新,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化治理的规则体系。
宋晓梧认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应具有二次分配的公共政策功能,要正确评估瑞典公共养老金的职能,中国当前不存在提高个人账户占比的理由,提高养老金个人账户占比必然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与对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员的保障不能混为一谈, 个人账户大小与公共养老金的透明度无关,智利的全积累个人账户并未提高职工参保积极性。OECD国家绝大多数采用DB模式,而发展中国家多数撤回了个人账户积累制,瑞典的名义个人账户也并不是预筹积累制。在老龄化程度的对比方面,美国与世界平均人口老龄化水平并不能代表老龄化国家的平均水平,与中国老龄化程度相当的国家也没有采用个人账户预筹积累制。总之,“养老金改革考验我们经济学的功底和智慧”。
郑功成在题为“社会保障改革考验我们的社会保障常识与理性”的主题发言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途。现代化需要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化,必须尽快促使我国社保制度从长期试验性改革发展阶段走向基本成熟的新阶段。在这样关键的时期,必须尊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常识并实现理性创新。他特别指出,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深化不容违背常识。包括:一是社保制度的建设与改革发展只能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绝对不可能是某一种因素导致的结果,社会因素决定社保制度的有和无,经济因素决定着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与低,政治因素决定社会保障发展节奏的快与慢,文化因素决定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选择。二是社会保障是社会政策而非经济政策,以追求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标,而不是为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服务。三是共建共享、互助共济是社会保障的本质,忽略这一点就不是社会保障,而是市场行为。四是社保是再分配手段,而非初次分配的自然延伸,维护公平、缩小差距是其使命。千万不能以所谓激励功能扭曲制度发展实践的路径。五是社保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要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背景下进行制度改革。他还指出,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社保制度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在要求。但社会政策创新不同于科技创新,要更多注重理性,因为社会政策的对象——人和社会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容不得折腾。如多层次社保体系的建设,若政府、社会和市场间分工不清、定位不明,则一损俱损。因此,创新必须讲求理性,必须在创新中多讲社保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多讲中国特色、走中国道路。
胡晓义做了题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经办管理体制”的发言。他指出,经办管理体制对实行养老基金全国统筹是重要而急迫的。通过对两种经办管理体制的利弊分析,他指出,按照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养老保险经办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有三个基本方向:加强中央事权,减少并规范央地共同事权;完善组织体系,建立权威高效的经办管理系统;以参保人为本,打造全国一体化社保公共服务平台。他强调,要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为契机,突破分级管理的体制瓶颈;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垂直或半垂直管理为起点,逐步扩展到其他社会保障领域;以中央决策和推进为强劲动力,自上而下带动地方社保体制改革;以高水平信息化为依托,加快建设一体化社保服务网络,全面提升管理效能;以社保经办体制为切入口,触发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优化,促进国家在社会保障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学术大会做报告的还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管局原局长唐霁松、北京大学郑伟、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毅、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鲁全、南开大学教授关信平、南京大学教授林闽钢、浙江大学教授林卡、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左停、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姚建平等。
来自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人社部、国家税务总局、审计署、国家医疗保障局等国家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员,以及来自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平养老、国新健康、上海罗氏、西安杨森等组织的共1000余人在现场与线上参加了本次会议。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的学术年会,每年一期,旨在搭建政府、学界与实践界的交流互动平台。与第六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同期举行的还有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成立大会暨首次学术研讨会和第三届医疗保障高峰论坛。